×
教学与管理

对学区化管理与集团化办学的认识与思考

马鞍山市第十六中学 查辉

“择校热”和“高收费”是近十多年来义务教育的一个顽症,其根源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无论是择校还是择班,家长择的其实都是师资,而师资队伍其实就是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

一、我市教育现状分析

纵观雨山区、花山区等区现有学校布局来看,优质资源即强校、名校少且多集中在中心地带,形成不了辐射效应,多少年来,众多家长推动学生拼命地“涌入”,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好一幅一校千人求的景象。

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总量也在变动中,老区学校生源逐年稀少,再加上跨区择校,常造成班额不足,甚至有的班级不足30人。由于体制的限制,过剩超编教师又无法合理地流出,造成办学成本居高不下,

而强校或新建学校、甚至有的民办学校,由于政府政策上的倾斜,这些教学硬件达标,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果突出,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正面效应,以致学生数常常爆满,可由于学校规模的限制,容纳不下更多的生源,致使班额超容;再加上人事编制的约束,教师得不到及时地补充,只好聘请临时教师代课,教师梯队的培养存在断档,不能很好的衔接,长期以往势必造成教育发展的迟滞。

以上教育的现状与我市“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是不相适应的,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保持全省领先,超越长三角平均水平”的教育目标,积极抓住全市发展新战略的先机,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二、均衡发展实施过程中形成的难题: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要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教育起点、过程资源的均等。

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大难题:即学校管理的水平差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秀教师单向流动。

尤其是一个地区内学校之间存在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差异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时是影响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因素。单从教师学历合格率来看,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差异大的主要是优秀教师。

就十六中来看,近十年来,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达标,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加上政府对民办学校支持力度的加大,每年佳山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均有60人以上通过各种途径跨学区,到城区名校就读,生源的流失使学校目前的处境更如雪上加霜。

多年来,由于职称评聘政策、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的不科学、不健全,导致了像我校一类城郊学校教师职称评聘难上加难,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比例一直严重偏低,由于城乡教师进修、培训机率、待遇等各方面存在不均衡,造成骨干教师严重流失。这种情况导致了偏远的教师不安心本地、本职岗位工作,千方百计想调入市区学校或改行干其它工作,20年来,我校有30多位教师调入市区。边远地区教师不合理的流动,加剧了城乡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也降低了郊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分布更加不均衡。

这些情况不仅伤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与国家强调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相悖。

三、如何做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满足人民“上好学”的需求,破解区域内学校水平差异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各地政府的决策部门和实施学校,其中做出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也不乏其例。

当前,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区域内教师和课程资源共享,探索和建立教师轮换制度和优秀教师共享制度,以教师流动促进推进校际办学水平平均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师资则是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一,已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与基本共识。

今年,我市教育局明确提出“有条件的课推进实行集团化办学,鼓励优质学校在新城区设置分校,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做好优质资源辐射效应。坚持标本兼治,通过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来满足社会、学生、家长对优质资源的合理需求,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解决择校的治本之策。

上一篇:每年开学我都会讲这个绘本,“阅读教学”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