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与管理

流行音乐场域中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深化与研究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生产生活、文化形态的具体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从春秋礼乐到现在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民歌,都融汇了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审美等等。弘扬民族音乐,对陶冶情操、提升音乐素养、培育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然而,流行音乐大行其道,学生每天听的、唱的都是流行歌曲,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少之又少,民族音乐处于一种尴尬境地,这对民族音乐及民族文化的传承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其价值不仅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帮助新一代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其音乐素养,传承民族精神。而如何在流行音乐场域下发展民族音乐是高校、教师及艺术家都应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予以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主动性。

一、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生产生活、民俗习惯、思想价值观念等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历经几千年创造出来的文化精髓。高校加强民族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唱民族歌曲、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民族思想,感受民族精神、气质和神韵,从而对民族文化形成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民族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得以传承。

第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汇集了各个民族的学生,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能够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彼此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使得不同民族的人聚集到一起进行民族文化分享与传承,从而促进民族团结。

第三,有利于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悠悠五千年华夏文明,囊括了各种传统民族文化,而各个类型的民族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学习民族音乐,自然是一种让学生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比如学习《精忠词》一曲,可以让学生学习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

第四,有利于放松学生身心。高校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较多,课业压力繁重,加强民族音乐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得以放松、释放压力。

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民族音乐包含的种类很多,如民歌、戏曲等等,它们的艺术形式不同,表现出来的民族特点和审美观也不尽相同。民族音乐讲究旋律美,通过优美的旋律给人以遐想并塑造意境,让人陷入无尽的想象中。如果高校重视民族音乐教学,那么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思维能力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正确的民族音乐审美观。

二、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一)对民族音乐重视不够

当今社会大行其道的是流行音乐,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高校为了避免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烦情绪,在音乐课程的开展上多采用流行音乐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流行歌曲、教授流行唱法,导致民族音乐教学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学校和教师对民族音乐的重视不够,没有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情引导到民族音乐上来,学生自然无法提起兴趣。

(二)民族音乐教学理念较为传统

与流行音乐不同的是,民族音乐的普及性不高、受众不够广泛。要想使民族音乐在青年一代中得以传承,需要学校和教师多做有益思考。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没有将民族音乐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中,即便有些高校开设了此门课程,教师也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在音乐设备极其不丰富的情况下,甚至将为学生播放民族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视为整个教学过程。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其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在目前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民族音乐教师较少,往往是通俗唱法的教师来兼任,学生只能接触到一些浅显的、通用的知识,对民族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教学效果。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基础音乐教育实施发展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