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与管理

习作教学可视化 聚焦发散思维清

【摘要】

作文是思维的产物。本文探讨了实施习作教学可视化过程中的三点体会:支架可视,即“例文思维可视”,有法可依;导图可视,即“腹稿”一波三折,迁移表达;评改可视,即“修改”取长补短,举一反三。

何为作文?追根究底是思维的产物。

学生习作中存在的表达不清、句式杂糅等问题,多半是思维出了问题。课堂上,一味地填鸭式灌输习作技巧和方法,缺少思维训练,这是习作教学的不良倾向。习作固然离不开技巧,但如果缺失了思维,作文也只是一堆僵化的符号、堆砌的辞藻罢了,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习作的内驱力,让他们爱上习作、写好习作。如何实施习作教学可视化,聚焦发散思维清?我的体会有三点。

一、支架可视:“例文思维可视”,有法可依

小学生多以具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及时搭建支架,恰当地激发学生兴趣,既符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又拓展学生思维、扩大想象空间。

如学生习作《有特点的人》,教师提供习作例文如下——

他小小的个子,瘦瘦的身材,小小的脸上长着一对圆溜溜的小眼睛,一个小鼻子和小嘴巴。远远地看去,特别像电影里的鼠小弟。

这我可没胡说。不信你看,下课了,他一个人在教室的座位旁四处乱窜。一下子没注意,他已经从讲台跑到了走廊。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

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坐着等老师来,他却在摇头晃脑地自言自语。我正想提醒他坐端正,老师已经走到他身边,严厉地说:“怎么坐的?坐好!”他满脸笑容,诚恳地回答:“老师,刚才我在背诵古诗呢!”

学生看到习作例文,理清习作思路。聚焦人物机灵的特点,从瘦小的身形、敏捷地跑、课堂上机智应答三方面发散思维,“鼠小弟”之机灵跃然纸上。借助了习作例文的支架,同学们对自己的习作就有章可循了。

二、导图可视:“腹稿”一波三折,迁移表达

善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可视化呈现,既培养了学生聚焦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阶梯。

如习作《我来编童话》,先从主角的主要特征入手,举例“啄木鸟嘴巴尖,会给树治病”,探究“为什么治病”“后来怎么样”,聚焦“啄木鸟给树治病时会发生什么事”,请学生大胆想象,画出自己的思考所得。紧接着,学生借助各自的思维导图,与大家交流腹稿。这样操作更直观,更贴近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点拨和学生互学的基础上,一篇篇既聚焦又发散的作文顺利上交。

可见,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更直观地迁移表达,接纳正确的理解,从而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评改可视:“修改”取长补短,举一反三

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更是聚焦和发散思维逐步清晰的过程。在习作教学的基础上,分析、点评学生作文中的思维闪光点和存在问题,能促使学生学会评析、改正不足的思维过程。在习作评改实践过程中,我常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法,让聚焦和发散思维可视化。

多元评价能使学生获得肯定和赞赏、清晰思维、增强自信,同时让学生知道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1、自评

自评是让学生完成习作后,通读全文,理清思路,修改不恰当的字词,使作文更通顺流利。自读自评,能让学生意识到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也能体验到完成优秀习作的欣喜和满足,从而产生成就感,自然不再害怕习作了。对于中段学生而言,自评其实就是梳理作文构思框架、重新聚焦作文主旨的过程。

2、互评

互评一般以四人为一组,推选一名小组长。自评结束后,每个小组随机交换,在规定时间内评改另一组同学的习作。在这个过程中,我统一给学生罗列思维评价要点:一是构思安排是否合理;二是运用修辞手法是否合理;三是题材是否新颖,有无创新思维等。

这一评改环节以学生为主,重点在于学生阅读比较后把握作文的思维特点分析。小组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清晰思维的聚焦和发散,又能取长补短,提高了作文评改效率,提高了作文教学实效,真是一举两得。

3、师评

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综合能力、写作技巧的整体把握能力,尤其是聚焦和发散思维能力还是比较有限,因此仅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是不够的,教师的综合评价不可或缺。

上一篇: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征程——山东工商学院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