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教工与研究生支部赴房山进行现场教学
2021年4月12日,结合《先秦聚落考古》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由我校副校长、历史学院教授雷兴山老师带队,历史学院考古与文化遗产支部教工党员和研究生支部党员、积极分子共40余人,前往房山区西周燕都博物馆、琉璃河遗址发掘现场及红色背篓精神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活动既是一场主题学术考察实践,更是一次珍贵的实地教学和红色教育的党日活动。
△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合影
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是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博物馆,雷兴山老师先介绍了琉璃河遗址作为燕国早期都城的布局概况、使用年代等基本情况,然后以博物馆院内的青铜鼎为例,论述了用器的方向性问题。进入博物馆内,雷老师先指出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对应问题,再论述了考古学文化与族属的交杂关系,之后详细论述了商周时期判定族属的特质因素,即“族属代码”的规律,其中特别强调了西周琉璃河遗址中商遗民与周人在器用制度、丧葬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之后以簋、鬲为例讨论了类型演变及文化因素区分的问题,介绍了西周琉璃河遗址商、周、土著三种文化因素的占比变化及其原因,并与成周、宗周、安阳等地作了比较。结合博物馆内的陈列文物、墓葬、车马坑等,雷兴山副校长又详细论述了主位分类标准、族徽与复合族徽、器类互配、天子驾六、马坑葬人的身份等问题。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周年,雷老师专门带领大家回顾了琉璃河遗址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工作沿革,特别是苏秉琦、邹衡等考古前辈的重要工作和艰辛历程,还有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对琉璃河遗址的高度重视。
△博物馆现场教学
离开博物馆后大家来到了考察学习第二站——琉璃河遗址考古现场,雷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晶老师,并号召大家学习她“做一事忠一事”的敬业精神。王晶老师先介绍了琉璃河遗址的地理区位及历年工作,重点介绍了自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的收获及工作新理念,包括GIS系统的建立、南城墙的调查回访、城内的勘探情况、城外的以及和墓葬分布、夯土建筑基址的发现发掘、未来的保护规划等。之后王晶老师带大家观察和解读了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剖面状况—
上一篇:教学视导促内驱 齐心协力破瓶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