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与管理

周俊:教学诊改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教学诊改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基于时代使命和职校内涵发展的分析

【摘要】教学诊改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质量提升行动工程,是新时代职业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我革命;打造目标链、标准链是实施教学诊改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诊改能否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素;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是教学诊改纵向着力的五个层面;全员参与是教学诊改的工作要求,也是教学诊改取得成效的保证“;自我改进”是教学诊改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阻力最小、意义最大的改进;内在发展是最为理想的发展生态,是教学诊改的最高愿景。

【关键词】学校自主;两链引领;全员参与;自我改进;内在发展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是新时代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据时代使命和内涵发展要求,科学理解诊改要义,准确认知诊改特质,务实把握诊改要领,是职业学校深化教学诊改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依据2015年以来教育部出台的系列教学诊改文件,借鉴诊改研究成果和试点实践经验,聚焦职业教育时代使命和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交点,提出深化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1

诊改实施的学校自主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将教学诊改的特性明确表述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文件同时明确了教学诊改的工作方针是“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从教育部文件对教学诊改特性的描述来看,诊改的实施主体是学校,诊改的行动依据是学校量身设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以及据此打造的目标和标准,诊改的聚焦点是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诊改的着力点是查找和改进不足,诊改的关注点是人才培养过程。

对于教学诊改的行动依据、聚焦点、着力点和关注点,教学诊改的践行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知,但对于诊改实施主体的认知却存在疑虑和分歧。有的学校基于多年的评估实践,将诊改视为对学校人才培养的结果性评价,同时因其难以实现自我评价,进而对自身诊改实施主体的定位由困惑而变成忽略;有的学校基于多年办学现状,将诊改视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开展的新一轮教学质量检查,将学校定位为教学诊改实践中的客体,观望等待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准确认知学校在诊改工作中的地位,科学理解“自我保证”的要义,成为推进职业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我保证”是教学诊改工作方针的主要内容,阐明了教学诊改工作中学校的自主性,明确了教学诊改是职业学校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的必要举措。职校应依据自我设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审视自己的办学现状:哪些达到了?哪些没有到位?要在分析原因后着手改进发现的问题。因此,教学诊改是基于学校办学现状,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在学校范围之内,以学校为主体而开展的质量提升行动工程,是新时代职业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我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新时代职业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需要督导、评估所聚成的自上而下的“压力”,也需要社会监督、第三方评估所形成的自外而内的“推力”,更需要通过内涵建设、精细化管理、诊改所凝成的由内而外的“动力”。三股力量对于质量提升都不可或缺,前两股力量目前比较强劲,而后一股力量急需通过诊改来培植。只有明确了诊改的学校地位和责任,教学诊改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才能真正凝聚起来。

2

诊改运行的两链引领

作为衡量办学质量高低的准则,坚持问题导向,打造“目标链、标准链”(简称“两链”),是职业学校实施教学诊改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诊改能否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素。目标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标杆,也是教学诊改的动力;标准是发展的底线,也是质量监控的窗口。目标、标准是问题导向的保证,也是诊改效果的决定因素。如何确立学校的目标、标准,是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遇到的十分棘手的问题。

上一篇:新宁二中召开教学教研工作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