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与管理

教学管理现场会经验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把我们会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们交流,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科学的管理是促进教学工作良好运行,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密切联系学校的实际,全面落实教学常规,进行人性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各方面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划分层次,明确职责,分层管理。

我们按系列层次管理要求,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划分为校长、教导主任、组长、教师四个层次,形成了由校长-教导主任-组长-教师直至学生的一条龙教学工作管理体系,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学年组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学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自岗位职责,责权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把每一项职责落实到具体管理者身上,同时把每一管理者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事项上,避免了“管理空白”和“重复管理”的现象。形成了校长抓教导处,教导处抓学年组、教研组,学年组抓班主任,教研组抓任课教师,教师抓学生的教学管理网络,由上到下逐级管理,由下到上逐级负责,不提倡由上至下越级指挥、由下至上越级请示,各层次协同运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层层落实,杜绝了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使学校教学管理有序、顺达、到位。

二、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层层量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有条不紊,我们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要求,制定和完善了《教师备课制度》、《课堂教学制度》、《教师考课办法》、《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教师辅导制度》、《考试与质量分析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育科研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并印发了《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六大原则》,要求人手一份,附于教案前。为使制度具体化,有可操作性,我们针对学校具体情况,本着“抽象变具体、无形变有形、有形变可行”的原则,层层量化分解,定出各项详实可行的量化考评细则。每学期开学初,我们把修改完善后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各项量化考评细则印发到各组,利用第一次业务学习时间,专门组织老师学习这些制度和细则,先给后评,使老师们明确了工作的努力方向,规范老师教学工作行为。

在常规管理中,重点抓教学常规各个环节的落实、检查反馈、指导改进。我们采取教导处与各组长检查指导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按照各项量化考核细则要求进行检查指导,量化评价。

1、对备课的管理。本学期初,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常规》的要求,研究设计了统一格式教案,教案从第一页起依次是《常规教学六大原则》、《教学常规》、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设计。这样老师在每天备课、上课时首先看到的是《常规教学六大原则》和《教学常规》,这就时时提醒老师们在备课时要按《教学常规》要求,做到“四备”、体现“一精”,写好“一案”,在上课时遵循《常规教学六大原则》,起到了指导教学的作用。课时教学设计中体现师生、生生间的教和学的互动过程设计,并按学科课时规定要求达到周课时数,不论是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进行教学设计,使老师课课都备课,节节都有教学设计。在量化考核时,把集体备课加入考核之中,要求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计划在备课小组集体备课中完成,统一进度,统一学期、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平时每两周一次小组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年级同学科两个任课教师轮流承担备课中心发言人,按照教学进度确定备课内容,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时的独到认识和疑难问题拿到集体备课桌上交流研讨,同组老师共同参与,集众人智慧,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使个人编写的教案得到充实、修改,变得更加完善。课后进行总结反馈,检查教学效果。这样培养了老师间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对备课的检查指导时,要求各教研组长每周一检查本组老师的备课情况,主要检查是否提前一周备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体现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过程,板书设计是否体现教学重点。教导处每两周末检查一次,重点看教学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教学后记是否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样周周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扼制了老师上课不备课、课案不一致和抄写现成教案现象的发生,达到了备课目的。

上一篇:技术阶跃与疫情颠覆和挑战MBA教学:对话中国矿业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