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与管理

钱学森之问下的军校人才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席卷而至,科技革命推进着历史进程,当变革的浪潮兴起,国家与军队应当顺势而上,跟上时代步伐。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1]。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努力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1]。军队院校是强大的后备力量和人才储备库,然而,当前军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能力储备与部队的现实需求及“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005年,钱学森院士感慨道:“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钱老问的不只是地方院校,军队院校同样急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模式。军队院校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它要提供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工作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它是军事单位,要满足军队提出的人才需求。改进培养模式,才可为我军建成一流军队输送一流的军事人才。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

钱老提到的人才,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的内在特性体现在:创新源自现实,是对现实的批判与继承;创新是源自视角、思维的创新。而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它把教育看作是学生的一次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吸收自主选择学习他们需要的知识经验,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2]。想要解答钱学森之问,提升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建立使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模式和方案。科学正确的理念,才能保证合理的行为。军队院校需要着眼使命任务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学生教育管理,坚决摒弃简单的封闭式、强制性管理模式,在充分尊重学员、相信并理解学员、关心学员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大激发其科研积极性。

树立因材施教理念。军校学生在成长背景、学习经历、性格方面有较大差别,研究生学员的生源还有军校直读生、国防生、在职干部等的区分。作为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思维活跃、富有激情、略有叛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较快。军校整齐划一的框架式管理模式和较为封闭的环境,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奏和个人兴趣发展,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准确把握这些实际特点,转变管理观念,认识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某种角度上讲,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表现为管理方法上的柔和性和差异性,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员求知、成才、进步的需求,不断增强教育管理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进行因人而异的教育管理,用真诚取得理解,用情感获得支持,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与潜能[3]。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军校毕竟是军事单位,要培养革命军人,军校学员首先是一名军人,必须以军队的条令条例为准则,严格落实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军校学员也将成为一名军官,在依法治军、遵章守纪上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从思想、作风、纪律、生活上严格守纪,才能培养出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的新型高层次军事人才。因此,所有管理模式,都不应突破法规条例的大框架。

队干部在学员价值观养成和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建成一流军校,培养创新人才,拥有一批在部队摸爬滚打过,会指挥,懂军事的队干部非常重要。西点军校半数以上的教官来自作战部队,不定期便会轮换更新,保证教学节奏跟得上部队情况,学校还会聘任退役军官和军士长等外国军人来校任教。在法国,戴高乐总统、勒克莱尔元帅曾经都在圣西尔陆军军官学校当过教官。我军院校可以学习外国军校做法,慢慢解决学校同部队一线军官人员交流不够顺畅即时的难题,吸收新鲜人才,为学校补充优秀的管理型队干部,传授经验,为学员提供最直观的教育。

三、选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一)教学内容与部队需求对接

部队院校教育要聚焦实战、部队靠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是院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习主席关于治军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针对军队院校科研方面指出:“强调紧贴实战、服务部队,使科技创新同部队建设发展接好轨、对好焦。”军队院校教育,应当树立教学为了作战、教会学生作战的办学理念,跟上部队的节奏、清楚部队的需求,营造精武校园氛围。

上一篇:军队院校麻醉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Top